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
    而到明代中後期的嘉、隆、萬時代,派系更加分明的“黨爭”正式登場。

    先是嘉靖時,以內閣首輔嚴嵩爲首的“嚴黨”和以內閣成員徐階、高拱等爲代表的“清流”之間的爭鬥注意,這時候的“清流”二字不帶貶義。

    當時嚴嵩結黨營私、大肆貪污,“清流”官員藉此不斷攻擊“嚴黨”。而嚴嵩也沒閒着,他利用權勢,先後羅織罪名殺害“清流”領袖夏言等。但在嚴嵩掌權的二十餘年裏,“清流”對其的攻擊也從未停止:沈煉、楊繼盛等先後上疏彈劾嚴嵩的罪狀,只是都未能獲得成功,反遭嚴嵩陷害致死。

    嚴嵩敗亡之後的事本書中已經說得不少,此處不再贅言,稍分筆墨說一說原歷史上的明末黨爭。

    明末,“黨爭”之勢達到頂峯。先是在萬曆立太子的問題上,浙人出身的浙黨官員基本選擇了順從萬曆的想法主要是因爲他們正當權,而著名的東林黨官員則上疏強烈反對。對此,其他黨派又羣起攻擊東林黨。

    由此,在圍繞太子人選的問題上,各派官員爭鬥長達二十餘年之久。

    到了天啓時,“黨爭”又演化爲“內朝”和“外朝”之爭。因宦官魏忠賢爲司禮監秉筆太監,得以參預機要,又提督東廠,能任意羅織罪名、掌握官員生殺大權,故圍繞其身邊迅速形成了一個集團,東林黨人將之稱爲“閹黨”。

    由於魏忠賢得天啓信任,故其在朝廷內外權勢滔天、爲所欲爲,對其趨炎附勢者絡繹不絕,甚至稱其爲“九千歲”。

    見“閹黨”專權,敗壞朝綱東林黨認爲的,於是東林黨人開始激烈攻擊魏氏一黨:左都副御史楊漣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結果被誣下獄,後受盡酷刑慘死獄中;其餘東林黨人如左光斗、魏大中等也因反對魏氏專權而被下獄折磨致死。

    至此,“東林黨”勢力大爲受挫,“閹黨”遍佈朝廷,直到崇禎時,才被“聖君”一招“斬首戰術”給消滅掉順便聖君也把自己消滅了。

    縱觀宋、明兩朝的黨爭,前者多爲純政見之爭,如變法派和保守派,且鬥爭結果僅止於罷相、去官遠離中樞。

    而後者多以官員籍貫劃分派別,同鄉之間相互抱團,對於非本派者必加以打壓、排擠,發展到後來變成“爲了爭而爭”,事事都要攻訐一番,而且相爭的結果可謂慘烈:失敗者很多都被處以極刑,死於非命。

    高務實曾經思考過造成這兩種不同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他覺得,或許在於兩朝的立國之本並不相同。

    宋朝堪稱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最幸福的朝代,宋太祖趙匡胤曾立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的誓言並刻於碑上。因此,宋代對知識分子士大夫極其寬容,只要不是罪大惡極,引起全國上下的公憤,那便不會被施以刑罰。

    即便是與君主相爭,往往也沒有性命之虞,最多就是外放到地方,遠離朝政罷了。這點從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境遇上體現得最爲典型。

    大明就不同了。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民,對了於吏治的有切身體會。立國後,更以嚴刑峻法整頓吏治,對官員要求極爲嚴苛,稍有貪腐行徑就會被處以極刑。

    但偏偏在對待大臣的問題上,他和他的兒子朱棣又爲後世做了很不好的示範:朱元璋在處理胡惟庸、藍玉兩位功臣的案子上,光是受牽連而被殺的官員就達到四萬餘人;

    朱棣也不遑多讓,在方孝孺一案上更是做出了“誅十族”的壯舉,連方孝孺的門生、朋友都沒有放過。因爲方孝孺一人,導致前後共有八百多人被殺。

    由是,明代的黨爭幾乎都以人身消滅爲結局,失敗者往往連性命都保不住。

    如果說這還只是開國皇帝所作所爲形成的“祖制”慣性,那麼實際的社會根源也是有的。

    這個社會根源的關鍵點,就在於長江流域的開發。

    北宋時,江南的開發已有規模,經濟、文化水平較高,但黃河流域也並未衰落,且由於國都在開封,所以整個南北方的發展比較均衡。

    這點從北宋一朝名臣的籍貫上可見一斑:范仲淹爲蘇州人,王安石爲江西臨川人,寇準爲陝西渭南人,韓琦爲河南安陽人。

    但到了明代,長江中下游流域已經開發得很成熟,經濟和文化水平都蓋過了北方;加之南京是開國時的首都,故其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一直不墜。

    自此就導致了一個結果,“金榜題名”者大多來自於這個區域,以至於皇帝不得不改變科舉的全國一榜,將之劃分出南北榜等,目的就是爲了儘量保持平衡。

    但即便如此,效果也並不是特別好,至少應該沒有達到皇帝們想要的結果。因此到了明末,影響最大的“東林黨”、“浙黨”、“昆黨”等,更是無一例外集中於蘇錫常地區。

    這就使得他們在文化觀念上更容易相互認可,進而抱團結黨,共同進退。

    高務實若是沒有出現,高拱的那個“高黨”不過就是曇花一現,完全只依靠高拱一人,高拱本人一倒臺,高黨便直接煙消雲散了。

    同樣,如果沒有高務實幫高拱整合出一個高黨的話,張四維的晉黨其實也不是他自己一個人能控制的除了蒲州張家之外,王家、馬家等都是晉黨的大佬,原來是不遜於張家的。

    只是由於高務實把張四維和高拱給“串”了起來,使得張四維可以反過來借高黨之力樹立自己在晉黨之中的絕對優勢,從而形成獨大的權威,這才把本來有些零散的晉黨也整合了出來。

    雙方聯合在一起,基本上就形成了實學派的基本盤,而站在它對面的,便是如今的心學派了。實際上也由於高務實的經營,浙黨幾乎難以出現,至少難以如歷史上的浙黨那樣出現。

    而眼下,隨着高拱離世、郭樸致仕、張四維丁憂,心學派終於從十多年的隱忍中發覺機會,在某些海商的金元支持之下,開始做出了“收復失地”的第一次試探。

    它伸出了第一支爪子。

    許國沒有看出這一點,或者即便看出來了,但卻因爲自己這個黨魁有些名不副實而顯得猶豫。

    如此,高務實這個實際上基礎了三代首輔政治資源的幕後之人、昔日的小閣老終於站了出來。

    重陽大會結束之後,高務實站在白玉樓上,忽然念出一句他曾經讀得滾瓜爛熟的詞句。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成三截。”

    感謝書友“胖得飛不動”、“莫問七劍”、“曹面子”、“hamw05”的月票支持,謝謝

    ps:下一章的章節名我想好了,就叫“把汝裁成三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