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30章 立威
    從申時行的拜帖送到自己面前開始,主導了這次潘晟劾案事件的高務實總算放下心來。

    申時行堂堂首輔,又是在眼下這種時刻,該他去忙的事情多了去了,當然不會是因爲眼饞白玉樓的景緻,真要和他去賞花賞月賞秋香。

    申時行主動要求拜會,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和談,這一點高務實完全可以確定。

    雖然還不清楚申元輔打算拿什麼條件來交換,但有一點很明確:只要是他急着來談,這事情的主動權就算是掌握在自己手裏了。

    當然了,談判歸談判,對方畢竟是自己的“師相”,該做的表面工作還是要做到位,因此高務實馬上派人回去通知白玉樓做些待客的準備,不過這些事倒不必細說。

    高務實主管京營,但京營不僅包含現在新編的禁衛軍,還有之前所說的農、匠等部分,他倒也不愁沒事做,這些天一直在和朱應楨等人商議,怎麼把這些人利用好,創造更大的收益。

    拿國家的“經制之軍”去創造收益,這種事也就高務實不僅敢做,而且敢說了。他不僅是公開的做,而且公開的說打的旗號是“秉承太祖遺志”。

    太祖什麼遺志啊,居然拿軍隊賺錢

    還真有。

    太祖說過,他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米一黍。換句話說,太祖的遺志就是軍隊應該自己養活自己。

    既然要養活自己,賺錢當然就是正當行爲。沒理由說他們搞軍屯可以,搞其他的就不行啊。

    所以,現在既然京營已經開始分工,禁衛軍承擔了幾乎全部的常規作戰任務無論這個任務是不是存在,那麼剩下的人,當然就該承擔賺錢養軍的任務了。

    道理是這個道理,高務實也是這麼安排計劃的,不過他對朝廷只說京營會盡最大的努力自己養活自己,卻沒說具體的標準,也沒說萬一養活自己之後還有富餘又該怎麼辦。

    朝廷方面,上至皇帝,下到吏員,都沒人察覺出高務實在這話裏所挖下的坑。

    不過此事先不必細說,且先說高務實與申時行的會晤。

    高務實下值之後便徑直回了白玉樓,雖然申時行沒有表示要來他這裏喫晚飯,不過考慮到大明朝晚上是要閉城和宵禁的,他估計申時行即便地位特殊,恐怕也不會久留城外,來喫晚飯的機率很大,因此還是回去等着。

    沒過多久,便有騎丁跑來傳訊,說申元輔的車仗已經出了德勝門,正往白玉樓而來。

    高務實在見心齋放着三千武裝家丁,當然不愁打探不到這點情況,因此申時行只要出城,就等於已經處在高務實的監控之下了,這消息肯定是確定的。

    高務實立刻下令備宴,不過考慮到申時行大概沒有心思大喫大喝,所以這宴分爲兩個部分,他和申時行兩人單獨設一小宴,而給申府下人們設了一桌大宴,兩席完全分開。

    等到申時行來的時候,高務實已經大開中門,親自站在門前迎候了,“學生”的姿態可謂做得無比到位,給足了申時行座師的面子。

    “學生見過師相。”

    申時行纔剛下轎子,高務實便迎了上去,躬身一揖:“師相蒞臨,實令寒舍蓬蓽生輝。”

    “求真客氣了。”申時行的宰相氣度倒也不錯,甚至還微笑着開了個玩笑:“你這白玉樓若還是寒舍,老夫家裏怕是不能住人了。”

    高務實笑道:“師相這是批評學生呀,學生知錯了。”然後伸手虛引,“師相里邊請。”

    申時行一邊走,一邊搖頭道:“老夫可沒批評你,以你的身家而言,只有見心齋、三慎園兩處別業,已經算是難能可貴。據老夫所知,南北二京的勳親貴戚之中,不知多少家都有着十幾處乃至於幾十處別業的。聽說前次魏國公又修了一座園子,花了十幾萬兩還只修成不到一半你這白玉樓花了多少銀子呀”

    高務實倒也不避諱,答道:“前後大概二十來萬兩。”

    “咦”申時行詫異地打量了一眼周圍,尤其是看了看高大的主樓建築羣,有些不可置信地道:“這白玉樓只花了二十萬兩求真,你可別欺老夫不懂行啊。”

    高務實只好又把前次曾給朱翊鈞解釋過的道理再向申時行解釋了一遍,然後嘆道:“其實學生一直秉承一種觀點:事要辦好,錢要少花。”

    “喲,這可不容易呀。”申時行呵呵笑道。

    高務實一邊將申時行引進小宴會廳,親自給他拉開椅子,請他落座,一邊笑答道:“師相有所不知,這些事看起來難辦,其實倒也容易,只是有時候得換個角度來審視,不能陷入先人經驗之桎梏。”

    “是嗎”申時行微微眯起眼睛,話裏有話地問道:“既是先人之經驗,何以又成了桎梏”

    高務實卻假裝沒有聽懂他的意有所指,而是答道:“師相此問,學生確有幾點愚見,便以這白玉樓爲例試言之。”

    申時行想聽的當然不是這個,不過高務實這樣說了,他也不好反對,便微微頷首:“願聞高論。”

    高務實道:“世人以珍貴木料爲建房之極材,卻不知木料雖好,畢竟難用百年。學生研習西洋歷史文化,發現西洋人雖在道之一事上不及我中國甚多,但其於建築、機巧等事,倒也頗有可觀之處。

    譬如這房屋,我中國曆朝多用木質,乃是從五行相生、陰陽和諧而考慮,然西洋人則追求永恆不朽。早在西洋大秦羅馬時期,其國建築大匠便提出堅固、實用、美觀三大原則,因此西洋人便有許多古建築一直流傳至今。而我中國便無此等情形阿旁宮名動天下,其見之者誰”

    申時行微微蹙眉:“求真,你既是六首狀元,自然知道這五行相生、陰陽調和的道理,難道卻不同意”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高務實的白玉樓名動九州,但迄今爲止卻很少有人仿白玉樓這般西洋建築的。只有在安南,或是安南在京師的安南會館,纔有一些模仿。

    其實中國古代建築與西方一個重土木,一個重石,並不是建築水平上又很大的差異,而是一個文化取向方面的問題。

    西方人對石頭有着特殊的愛好。古代希臘神話中,遭遇大洪水的人類,是通過石頭再造出來的,石頭是創造人類的物質,因而用石頭建造最重要的建築,是合情合理的。

    中世紀的學徒之人,被看作是未經雕琢的石頭,而學成有爲之人,被看作是柱石之材,因此可以推測,在西方人的文化象徵譜系中,石頭處於較高的層位,如西方神廟與教堂中的聖壇,都是用石頭雕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