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
    現在顧憲成這個“新道德實學派”冒出來,一門心思跟心學這個“老道德實學派”爭個你死我活,到底關不關“經世實學派”的高務實什麼事

    其實高務實不是不明白,同佛、老的對抗使宋、明儒學都變成了廣義的“實學”,而歷史東林黨人對王陽明的批判部分是出於誤解。在實學意義,他們仍是一家人,而且同屬於“道德實學”這個流派。

    他們同佛家辯論時,都回到孟子告子之爭,因爲他們看到這兩次爭論在本質是一樣的,都意味着“性善”與“性無善無惡”之爭,也就是性實與性虛之爭。

    只不過在孟子時,並沒有佛家虛或空的概念出現,因此孟子也就沒有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實之概念。只有佛家思想氾濫的宋、明時代,纔有了實之概念。

    如是,從概念說,實學是在宋明才產生的;而從本質說,孔孟儒學本身就是實學。

    那麼也就是說,在儒家性善實學總特徵下,又表現出各種不同層次的實學。按照體用合一的原則,道或性本體會散入萬事萬物當中。這樣,無論是性本體,還是尋常日用,就皆是實學了。

    而尋常日用,就包含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既包括道德文章,也包括世俗功業;既有格物窮理之學,也有經世治國之術。

    這樣,宋明儒者在儒學旗幟下所做的所有事情,就都可以稱爲實學了。

    這一時期有着五花八門的實學概念,有的提倡儒學之實效性,如徐光啓;有的提倡儒學之格物窮理特徵,如李之藻;有的提倡儒學之性學特徵,如楊廷筠;有的提倡儒學性善一元論,如黃宗羲。不管他們偏重於那一方面,看去好像互相矛盾,但都屬於儒學實學化總傾向中的一部分。

    在以這些人裏頭,高務實當然更認可徐光啓,因爲理論來說徐光啓就是他高氏經世實學的後繼者之一,講究的是學問要看到實效。

    但此時高務實不能不思索另一個問題:這五花八門的“實學”,究竟有沒有希望統一又究竟有沒有必要統一

    學術這種東西,按照高務實的看法,本身是應該“百花齊放”的,即便他不認可如今的心學末流,但也不好說心學末流裏頭就沒有一點好東西了。

    同樣的,東林黨難道就只有“頭皮癢”、只有“水太涼”早期的東林黨人裏頭,氣節盈胸的可也不少啊

    我到底應該怎麼區分,怎麼對待

    高務實很少見的坐在自己值房中發起了呆,而且這一“呆”就是一個多時辰。

    直到有人來告訴他,說潘閣老一天之內連續了三道奏疏,每一道都是堅決請辭,高務實才慢慢回過神來。

    一天之內,三疏求退

    看來潘晟是徹底認栽了,不過這倒也不奇怪,申時行不救他,他拿什麼勇氣和實力來與實學派的“倒潘”大潮對抗

    三疏求退纔是給自己留最後一點顏面,否則要是皇帝下旨奪職,那可就真是和嚴嵩一樣的待遇了。

    高務實沒有料錯,又過了大概只有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司禮監方面加急送出了今天的硃批,其中就有朱翊鈞對潘晟三疏求退的批覆。

    潘晟第一疏求退,用的是“因疾求退”的理由,而朱翊鈞的批覆是“潘先生年老違和,着太醫院派員詳細診治。所請不允。”

    潘晟第二疏求退,除了“因疾”,還說自己近來精力不濟,恐怕是油盡燈枯之兆,不如早歸,因此乞骸骨。

    這次朱翊鈞的批覆是“已着太醫院診治。所請不允。”

    而到了下午的第三疏求退,那是包括顧憲成等非實學派官員也開始參戰之後的事了,這次潘晟除了前兩疏的理由之外,又加了一條,大致意思就是老臣既然已經失去了同僚朝臣的信任,爲自清故,不得不退。

    這一次朱翊鈞的批覆就有些意思了,他先是不輕不重的誇獎了潘晟幾句,當然無非是幾句套話,然後表示“潘先生求退之切,朕已詳知。雖心中留戀,亦不得不體諒先生之情。準潘先生辭,賜傳驛送歸。”

    客套話不必多看,總之就是同意了。不過朱翊鈞還是遵照了傳統,給閣臣留了顏面,不僅用的是准許請辭這種說法,而且還特賜了車馬賜傳驛送歸就是要求沿途驛站公費送潘晟回家。

    至此,高務實的“倒潘”行動完美收官。潘晟在王錫爵還沒守制結束之前便早早的下臺去職,回鄉養老去了。

    不過,這次事件卻還沒有完全告終,因爲根據他昨日和申時行的“君子協議”,潘晟致仕之後所留下的那個閣臣位置還沒有塵埃落定。

    “朝廷的事朝廷辦”,也還要繼續辦下去至少也得等這個閣臣位置定下來纔算完。

    於是次日一早,申時行以首輔身份疏,言潘晟既然致仕,內閣輔臣不宜虛懸太久,請求皇帝同意廷推閣臣。

    朱翊鈞很快做了批覆,對這個要求表示同意,下令準備廷推。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系統崩潰”的月票支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