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
    至於說梁問孟,所謂其剋扣軍餉一事,高務實此前已有明文奏上。那非是剋扣,只是量體裁衣——今年軍餉不及往年之數,梁問孟身爲巡撫,若是沒個規劃,上半年吃了飯,下半年寧夏數萬大軍就全都去喝西北風嗎?哱拜因此反逆,非是梁問孟之錯,是他狼子野心,不服教化之故!

    而至於苛責屬下,臣想問一問,除了哱拜之外,梁問孟還苛責哪位屬下了?張惟忠當初寧可一死亦不肯爲叛臣,若是梁問孟也苛責了他,他還會這樣嗎?臣以爲未必,可見梁問孟之所爲,僅僅針對哱拜。

    那麼他爲何針對哱拜?難道現在不是已經證明哱拜的確圖謀不軌麼?梁問孟查知哱拜野心,考慮他是蒙古人,對他加以限制,臣不知何罪之有。另外,梁問孟被俘之後,鐵骨錚錚,誓死不屈,這總是事實吧?

    此前高務實的家丁可是從寧夏的死牢裏把梁問孟救出來的,以他寧夏巡撫的身份,只要稍稍服軟,哱拜豈會如此對他?以此來看,至少也可見此人之忠義,縱然行事出了些意外,畢竟其情可憫,願皇上詳查。”

    朱翊鈞蹙眉思索片刻,又朝王家屏問道:“王先生,就你沒有發言了,你可有什麼要說的麼?”

    王家屏雖然在內閣諸臣之中的地位是吊車尾的,但那也是閣臣,也有發言權的。因此他點了點頭,道:“臣以爲元輔與三位閣僚的意見一個失之嚴厲,一個失之寬宥。郜光先舉棋不定,的確有西北貧瘠之故,然則戰守失策也是事實,不能不罰,只是不必過度。

    梁問孟也是一樣,其雖有吳閣老所言之因,亦有寧夏淪陷之果。倘若忠義不賞,過失不罰,朝廷何以施政,皇上何以御民?”

    朱翊鈞皺眉道:“王先生的意思朕大致瞭解了,但王先生究竟認爲該如何處置?”

    “賞功是賞功,罰過是罰過。”王家屏慨然道:“郜光先可冠帶閒住;梁問孟可賜忠義牌坊一座於其鄉梓,但革職回籍。”

    所有人都看着皇帝,朱翊鈞倒很淡定,微微點頭,道:“朕看就這麼辦吧。”

    衆人本來還想等皇帝解釋一下爲什麼這樣決斷,但朱翊鈞似乎並不想多談,反而微微轉頭,對申時行道:“申先生,該說高務實的封賞了吧?”

    申時行心中也難免有些嘆氣,其實朱翊鈞一開始擺出三個問題的時候,高務實的封賞問題就是第一個,但申時行刻意反過來回答,把這個問題放到最後。誰知道皇帝對前兩個問題的態度似乎早就明確了,根本不費多少時間便做出了決斷,然後馬上問起了他最關心的事。

    心中嘆息歸心中嘆息,申時行的臉上卻看不出絲毫痕跡,他只是平靜地答道:“皇上,關於高務實的封賞,首先要確定的還是莊浪衛一戰運籌帷幄之功究竟歸誰。

    此功歸高務實,亦或者此功歸魏學曾,對於高務實此戰之封賞影響頗大,不可不查。”

    朱翊鈞微微一笑:“既如此,申先生以爲此功歸誰合理?”

    “魏學曾。”申時行這次回答非常直接:“國朝自有法度,官吏自有任免,戰時之功自然由在任之人獲得,未曾聽聞有上溯前任而賞者。況且高務實也不是魏學曾之前任,他只是因魏學曾未及赴任而代行其權。臣以爲主客有別,不能混淆;功賞有人,不能錯置。”

    朱翊鈞依然不置可否,又問其他人:“諸位有何意見?”

    這一次情況不同了,許國表示贊同申時行的看法,理由是“高務實有實功,然國朝法度爲大”,所以他認爲不能壞了規矩。

    張學顏與吳兌表示這功勞該歸高務實,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賞”,誰的功勞就該給誰。這兩句話很好解釋: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勞大的便給以豐厚的賞賜。原句出自《尚書·仲虺之誥》,在座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已下300字小防盜,半小時後更新正文)

    張學顏與吳兌表示這功勞該歸高務實,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賞”,誰的功勞就該給誰。這兩句話很好解釋: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勞大的便給以豐厚的賞賜。原句出自《尚書·仲虺之誥》,在座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張學顏與吳兌表示這功勞該歸高務實,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賞”,誰的功勞就該給誰。這兩句話很好解釋: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勞大的便給以豐厚的賞賜。原句出自《尚書·仲虺之誥》,在座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張學顏與吳兌表示這功勞該歸高務實,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賞”,誰的功勞就該給誰。這兩句話很好解釋: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勞大的便給以豐厚的賞賜。原句出自《尚書·仲虺之誥》,在座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

    感謝書友“霜之寶瓶”、“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的月票支持,謝謝!

    /